【2017第77屆世界藥學會年會心得】-王毓辰 理事

Medicine shortages: The International Toronto Summit and beyond

2017/09/12

藥品短缺是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的全球性議題之一。藥品短缺不僅會增加藥師的工作負荷及增加額外的醫療花費,更可能影響病人的用藥安全,產生臨床、經濟以及情緒上的負面結果。而FIP在2013年時,更曾在多倫多召開藥品短缺會議,聚集相關專家學者,針對此議題給予適當建議。本次演講回顧2013年多倫多會議之建議,討論這四年來藥品短缺的全球性趨勢及因應策略。

廣義而言,只要是在任何情況下,民眾無法取得其所需用來做為治療用途使用的藥品,即可被定義為「藥品短缺」。但實際上,各國政府對於藥品短缺的定義差異甚大,缺乏全球統一的標準。部分國家如美國,僅列出對生命具威脅性的藥品短缺清單,或僅列出必需藥品或罕病用藥的藥品短缺清單,導致藥品短缺的問題不易被偵測,所公開的資訊往往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。

歸咎藥品短缺的原因大多與藥品製造議題有關,如藥品製造時遭到汙染、提升藥品品質以符合GMP規範或是缺乏生產的原物料等。而藥品短缺的影響層面甚廣,藥師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員需要花更多時間找尋替代藥物,也可能增加整體醫療及病人的支出,甚至可能使病人的治療延遲或是在使用替代藥物後,影響病人的治療結果,使病人安全受到威脅。在因應藥品短缺的策略上,美國允許醫院藥師在面臨藥品短缺或缺乏藥品來源時,可使用其他商業配方進行非商業用途的藥品調製,且需在符合標準的藥品調製室進行藥品調製,過程也需符合藥品調製及藥典的規範。

最後,針對藥品短缺的議題,我們應該建立國際性統一的標準,並且給予更加公開、透明的資訊以符合民眾的需求。近年來,我國為提升國內藥品品質,將藥品製造標準提升製PIC/S GMP,政府應給予相關輔導,加速國內藥廠轉型,以避免影響民眾的藥品可近性。而國內部分藥品仰賴國外原物料的進口,當面臨藥品短缺及缺乏藥品來源時,國內具有相關調製設備的醫院藥師是否可進行藥品調製,以滿足病患的需求以及避免病人的治療遭中斷,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討論的議題之一。

 

發表迴響